首頁 >> 網絡知識網絡知識

電子商務和企業網站設計關系

更新時間:2009-10-17
一、風雨起伏沖刷電子商務泡沫
     從1999年中國電子商務先鋒8848開通第一筆在線結算業務開始,電子商務開始吸引國人的目光,B2B、B2C、C2C等一批讓人耳目一新的名詞幾乎是一夜間從媒體和專業人士傳播到了大眾面前。由于當時傳統的商家并不了解網絡,對電子商務沒有形成概念也并不積極,導致以網站為主要特征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代表如8848、雅寶等)在風險資本的介入下成為了中國電子商務最早的應用者。網站們開始自己組織貨源,自己開發配送渠道,自己解決支付的問題,甚至開始以一個后來者的身份用比傳統商家高幾十倍的成本(注意是成本而不是價格)銷售一罐可樂。B2C和B2B方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成為了最輝煌的亮點。
    2000年開始,隨著Nasdaq網絡科技股暴跌、資本市場泡沫的破滅,所有人都發現這些做電子商務的網站并不能給投資人帶來幾何級的現金增長時,網站被拋棄了,電子商務隨之跌入低谷。曾經風光的B2B 、B2C、 C2C等等模式,也成為了中國電子商務“先烈”的代名詞。電子商務行不通?中國的電子商務是虛火上升?一時間,不少媒體和專業人士做出了中國電子商務處于低谷、走向衰退或者干脆從此一蹶不振的判斷,許多人因此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產生極大的懷疑,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對電子商務負面、否定的意見。
    2002年,電子商務又逐步回到了互聯網經濟的龍頭。eBay與雅虎在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eBay業績大幅度上升,雅虎的業績雖然下降了一半,但下降最多的是網絡廣告業務,而其電子商務業務第四季度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上漲了83%。華爾街分析家說,亞馬遜第四季度銷售額也將增長12%,但與此同時美國的傳統零售業幾乎沒有增長。經過暴風雨的洗禮,互聯網的泡沫在全部被沖刷掉之后,人們發現有幾塊很硬的石頭,其中一塊竟然就是曾經被唾棄的電子商務。
    對中國的電子商務業者來說,1999年是創業的年代,2000年是大起大落的年代,2001年是思考的年代,2002年以后是健康發展的年代。曾經被所有人說好的事情沒那么好,比如電子商務;曾經被所有人說壞的事情其實也沒那么糟糕,還是比如電子商務。這一系列變化顯然是深刻的,也是值得我們認真反思的。
    二、痛定思痛反思電子商務關系
    究竟什么是電子商務?電子和商務之間是什么辨證關系?電子和商務到底誰才是本位核心?E-Commerce也好,E-Business也好,“商業”和“商務”作為成熟的名詞都已經存在了100多年。在沒有互聯網的前90多年,商務信息通過書信、電話等流通渠道進行交流,利用運載工具實現貨物和金錢的流通。當互聯網這一全新的渠道出現后,信息交流渠道的這種變化才導致了商務本身的延伸,電子和商務兩個名詞才連接到了一起。
    以前CHINAREN的陳一舟曾經說過“中國的互聯網商務發展比美國慢二十年,互聯網技術只慢半年”。如果說美國電子商務是“商務推動型”,那么中國電子商務則更多的是“技術拉動型”,F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實踐美國早在1980年初就已經開始,是美國企業的商務需求促進了網絡和電子商務技術的進步,并最終促成了電子商務概念的形成。但在中國,電子商務卻是由IT領域和媒體發起的,它的概念先于電子商務的應用需求和發展,也就是說在國內企業還沒有到真正需要電子商務的時候,資本的力量卻把電子商務概念早早拉到了還不夠成熟的中國。也正是這種奇怪的現象一手“導演”了1999年中國電子商務精彩的開幕,同時這一現象也早已注定了2000年中國電子商務以那樣一種令人悲哀的形式閉幕。
    縱觀商務活動乃至整個人類的活動發展,信息技術一直伴隨左右。每一次商務活動的進步都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和商務模式在不斷的進化中形成了有效融合的辨證聯系。改變信息技術的同時卻不改變商務模式,無異于讓火車在馬路上跑,結果可想而知。電子商務不等于電子加商務,而是應該等于電子乘以商務,電子商務不是電子和商務的簡單相加,而是電子和商務的有效融合;電子和商務的結合并不必然地得到具有更高效率和效益的電子商務。相反,如果結合得不好,電子商務的效率和效益甚至更低。說得更深入,電子這種信息技術應該是為商務服務并且推動商務發展的,我們可以想象沒有電子的商務,但是無法想象沒有商務的電子,整個世界的發展和進步都是由商務和商業來推動的的。
    一開始是“技術為本”甚至“技術獨大”的電子商務時期,許多人篤信電子信息技術可以“點石成金”,無論是什么樣的商務活動,只要用了電子信息技術,就實現了電子商務,就能提高效率和效益。這種做法的不成功是必然的;第二個時期——“鼠標加水泥”的階段,開始重視電子與商務的結合,開始追求將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相結合,這是一個進步。但是,“鼠標加水泥”也還只是一種簡單相加,所體現的還是比較簡單、比較機械、比較初級的結合,還沒有達到電子與商務有效融合的階段,F在,以“商務進化”為標志的第三個時期到來了。阿里巴巴借“網商”概念整合B2B與C2C,8848轉型成為最大中文購物搜索引擎,卓越網啟動全國各城市本地攻略戰,無一不是從商務本身出發而布局的電子商務戰略。從第一階段到目前的第三階段,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商務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所處位置和所發揮作用的不段變化,并且意識到原來商務才是電子商務的根本所在。電子商務的本質不是電子技術而是商務手段。商務手段就是做生意,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處理好和買方的關系,就是要將原料供應方的采購過程做好,其次要將整個產品的制造過程做好,做到以最優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價值,最后要處理好同客戶間的關系,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客戶的需求。這其實就是一個以信息技術實現供應鏈管理的過程。
    從“不觸網,毋寧死”到“不賺錢,毋寧死”,電子商務的價值回歸是商務本身的要求,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要求。電子商務曾經有很多種模式:B2B、B2C、C2C等等,但Nasdaq的狂瀉像一盆冷水,讓人們從狂熱到冷靜,直至要求贏利的呼聲淹沒了對“模式”的演繹。沒有贏利,商務就會萎縮、死亡,而模式不過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無論什么模式的電子商務最需要的還是贏利。在商品經濟社會里,為了獲得最高的贏利機會,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高效的商務活動,供應鏈管理的思想應當滲透到其商務活動的每一個方面。因為好的供應鏈管理不但可以有效地組織各種可利用的資源,更可以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作到自己高效率地運營,從而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三、鳳凰涅磐回歸電子商務本質
    談到這里,大家可以很清楚的體會到這篇文章標題的意義了。電子商務是一種在信息時代出現的新興的商務模式,從“電子”回歸到“商務”的本位思考可以使我們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商務上面來。企業從“為電子而商務”到“為商務而電子”,電子商務從泡沫走向務實、從模仿走向創新,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在傳統商務中沒有的商務模式。傳統企業(代表如海爾)的電子商務正在健康地堅定地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電子商務的模式也將日趨多元化,并在為傳統商務服務和融合的過程中日趨復合和復雜,單純的“B2B”和“B2C”等過于簡化的模式分類將很快將成為歷史。電子商務模式創新將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從業務流程創新到管理創新,再到組織創新,漸次展開,漸次深入。
    用《環球管理》雜志主筆吳伯凡的觀點看來,目前中國電子商務已經從EC回歸到了EB,也就是說從商務電子回歸到了本質的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開始真正扮演起企業組織結構再造的功能角色。把吳先生的這句話用資本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投向電子商務的資本不再來自于純粹為了追求利潤的風險投資商,而是來自上網的企業。這對電子商務產業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利好消息。
   借助從“電子”回歸“商務”的本位思考,我們相信中國電子商務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和自組織的進化過程,在政府成熟政策的推動和引導下,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一区二区